关于早泄病因的讨论与研究1直延续了1个多世纪,随着人们对早泄病因认识的发展,这1进程也被相应地分为4个阶段:
第1阶段
在1887年至1917年间,早泄最开始以“射精过快”在医学文献中被提及,但针对其病因的研究尚处于空白阶段。
第2阶段
1917年至1950年间,学者首次提出以所谓的“婴幼儿期自恋致使龟头过度重视”为理论基础的早泄心理动力学病因,但是却不能提供足够的证据来进1步证实自己的理论。随后的研究者一样没法提供“自恋假说”的证据,在这个阶段,心理分析是医治早泄的主要方法。
1943年有学者开始把早泄定义为心理过度焦虑和射精系统衰弱相结合致使的心理器质性紊乱。
第3阶段
1950年至1990年间是行动医治占主导地位的时期,虽然在1943年就描写了心理和生理因素是早泄的同等影响因子,但对早泄的生理学病因还是被疏忽。行动医治的重视很大程度上是受早泄手法训练的影响。
第4阶段
1990年以后学界开始认识到早泄是1种学习行动,早期的快速性交而致使的习惯和焦虑是其缘由。医治也开始过渡到采取精神活性药物,氯丙咪嗪和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即是有效医治早泄的方法。这类认识使得早泄的神经学基础被广泛接受。
相关新闻
上一页:如何理解早泄迫切射精的感受不佳
下一页:早泄患者如何做好饮食康复治疗
相关问答